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禾塘地

至繁归于至简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语文事小,人文事大  

2018-05-08 12:14:42|  分类: 小千世界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朝最高学府校长一个“鸿浩之志”,令天下侧目。
语文不好不是问题,但随后的道歉信闹出的事就大了。
认为质疑没有价值,这就是人文精神缺失。
组织的祖师爷马氏的座右铭是:怀疑一切。
学子时代,曾经对其批判精神很以为然。
尼采说、;重新评价一切。
爱因斯坦传是我15岁就读的,这个犹太人的许多话记忆犹新。
“一个好的问题,比答案更有价值。“
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。”
“理论决定你看到了什么和看不到什么。”
这些都是质疑精神的价值。
这是德国人的文化传统。
佛陀说,自己讲了四十九年经,等于啥都没说。
他的意思不是否认语言和文字的价值,而是深知它们的限制和负面作用。
把某人的片言只语当做教条,一个民族,一个组织,一个个人就会思想僵化。
所以改革总设计师要求解放思想,就是要这种质疑的精神。
大量的禅宗公案,看似不合常理,其实也是深知世人往往刻舟求剑。
只有保持开放心态,不断质疑,才是正道。
其它以真理自居的都是邪道。
最高学府校长闹出这笑话,直观体现了一个甲子以来文化道统的流变。
一个没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民族,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。
因为,质疑不断打开问号,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新。
在我们的古典精神力,不缺少这种质疑精神。
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
依我看,格物致知,就是咱质疑中累积确定性的知识,同时排除掉那些不合时宜的。
然后才能认知客观世界,然后才有实事求是。
然后才会有真正的未来。
那些苦口婆心为校长申辩的好心人,其实并非真爱校长。
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。
“路漫漫其修养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
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这才是中国的文化精神。
念白字不可怕,语文不好也不是大问题。
可怕的是:
人文出问题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0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